她是以雕刻、壁畫、楹聯和書法“四絕”而飲譽海內外的“江南第一廟”。
她廟藏中國第一個離合字謎,被看作是中國文字隱語的圖騰、字謎的鼻祖。
她留下了“書圣”王羲之生前最后一幅小楷作品的碑文,其字本至今風靡書法界。
面朝曹娥江,歷經一千八百多年,在上虞曹娥老區的厚土之上,曹娥廟依然熠熠生輝。
2017年,藍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先生應紹興市上虞區政府邀請,前往曹娥老區踏勘考察,有志復興這片自漢唐以來、市井人煙從未中斷過的土地。
2017年宋總實地踏勘曹娥廟
藍城有道團隊肩負宋總的囑托,開啟了與老曹娥的緣份。
2017~2019年,在藍城集團執行總裁、藍城有道平臺總經理張法榮先生的帶領下,團隊歷經數次現場勘查、探討和論證之后,在完成了城市、歷史、文化、非遺、古建、民俗等近百項課題,拜訪了百余位相關人士之后,藍城·運河江南項目應運而生。
有道團隊拜訪曹娥文化相關老師
作為藍城首個“學術型城市有機更新樣本”的江南里,跳脫普通房產開發,積極投身城市更新的建設與營造中,為上虞人建造更適宜的居住樣板,不斷踐行理想生活。
江南里實景圖
2022年,團隊將江南里北側的千年海塘建設成人行帶狀景觀公園,在江南里南側的運河河岸遍種櫻花等植被,并結合人行步道打造出景觀層次豐富的濱河公園。
海塘公園實景圖
海塘公園音樂派對實景圖
與此同時,以原4000方曹娥老街——里直街為基礎,在保留原有街道尺度、建筑位置及坡向的基礎上,分門別類對老建筑進行翻新、改建,同時新建的2000多方新里直街,是江南里家人共享的商業、文化空間,也是上虞城市的會客廳,儼然成為上虞獨特人文記憶的生動展現。
改造后的里直街實景圖
如果說對于江南里和里直街的打造,算是藍城有道團隊在孝德小鎮的一個“嘗試”,那么如今面對規模更大、文保點更多的曹娥廟歷史文化街區修復改造項目,團隊面臨著更大的考驗和挑戰。
晚霞余光下的曹娥廟
如何繼承地域的歷史與文化,如何在創新中找到守正之路,如何在溯源的過程中找到時代的筆觸,團隊將以曹娥廟歷史文化街區為新起點,用藍城筆觸書寫一個老曹娥的當代故事。
修復后的曹娥廟老街將煥新為曹娥廟歷史文化街區,位于“孝德文化小鎮”的核心區,整體用地約 89997.2平方米,東至曹娥江,南至上沙村,西至蕭曹運河,北至城南大橋北。
曹娥廟歷史文化街區夜景鳥瞰圖
曹娥廟歷史文化街區順應“孝德文化小鎮”的城市空間肌理,以“北動,南靜”布置業態,呈現“一核兩帶五區”的空間結構。
“一核”即曹娥廟;“兩帶”即曹娥江綠道景觀帶與運河文化體驗帶;“五區”即廟北街區、曹娥廟區、廟南街區、上沙百步街區及生態地下停車區。
曹娥廟歷史文化街區空間規劃
曹娥廟歷史文化街區所處的曹娥老區,曾經江河交匯,市井文化高度繁榮,不僅有上沙百步街、曹娥電報局、曹娥廟、湯公祠等眾多歷史遺跡,每一間老房子,每一條老弄堂,無一不是時光的見證者。
藍城有道團隊要做的,便是在這5000年厚積的文明斷片上,修補、打磨和擦亮,讓昔日的光輝重新綻放新的光芒。
右圖為曾經的上沙泰昌南貨店舊址
(趙張達老師攝于2017年3月)
曹娥廟周邊地塊歷史文化街區的修復改造,并不是單純的建筑景觀改造,它所展現的是上虞城市的記憶和風貌,團隊要做的更是保護與活化歷史記憶與文化脈絡,更新傳統民居場景,同時注入各色業態以聯動公共空間,激活場地空間活力,讓老街煥發新的生機。
曹娥廟歷史文化老街古時為運河運輸業和居住混雜區,巷弄、埠頭、閘壩……這些老地方已經成為老曹娥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筑設計研究總院,挑起設計重任,對原有的地塊肌理進行了研究,提取原有路網進行深化設計,以原有的街區做主骨架,巷弄為次骨架,重新梳理項目的布局和建筑排布。
上沙百步街更新效果圖
這樣的設計,讓主街承擔起各空間節點的銜接,形成引導的功能,讓居住者更加舒適地享受生活,讓游覽者更好地享受觀光,還能讓具有當地特色文化的巷子成為一個個具有探索趣味的“微景點”,讓游覽者們可以隨心探索運河文化。
如何將文化的傳承融入設計?
如何保留土地和建筑中的鄉愁?
美院設計團隊給出的答案是:讓現代與傳統風格的建筑混搭。
上圖為石灰道地廣場更新效果圖
下圖為曹娥廟全景航拍圖
建筑迎合現代需求,但建筑的尺度、色彩和材料采用傳統手法,讓主街展示運河的歷史文化,讓巷子展示原住民的聚落文化。
街區更新效果圖
老街舊巷、古祠故宅,被精心保留并穿插在新建肌理之間;前衛藝術品和時髦搶眼的櫥窗交錯輝映、目不暇接;在片斷的極舊與散漫的極新之間,建筑設計通過對浙東民居之青石勒腳、坡屋頂、封火墻、天井、磚雕臺門、廊橋等形式基因的傳承、演繹,使整體建筑風格散發出一種“非新非舊”的“轉世”氣質。
街區更新效果圖
如此設計,不僅讓老街依然保有曾經的氣質和底蘊,在居住的舒適程度和便捷程度上,則更符合現代的居住習慣和居住要求。一切似乎都是煥然一新的,一切又都能感受到舊時的風物痕跡。
街區河岸景觀更新效果圖
近幾年,藍城有道平臺堅持初心,在堅定不移走小鎮發展之路的同時,也衍生了“城鄉有機更新”之路。從城市有機更新到鄉村有機更新,再到老集鎮有機更新,不斷在探索老街煥新、鄉村振興、共同富裕新路徑,共創城鄉美好未來。
2019年,有機更新1號作品——上虞江南里,作為城市歷史街區有機更新的典范之作,藍城有道團隊以小鎮開發思維貫穿始終,在城市第一居所中落地小鎮情懷,獲得業主家人的高度認可。
江南里會客廳實景圖
江南里院落實景圖
江南里宅院實景圖
作為江南里項目最重要的商業配套——里直街,充分挖掘本土文脈,有效融合潮流文化,力爭打造傳統與時尚結合的休閑生活新地標,致力于成為上虞歷史街區改造運營的城市名片。
里直街夜幕降臨實景圖
里直街夜色實景圖
而溫州蒼南的瀆浦老街,也正是因為上虞江南里的悉心打造,當地政府慕名而來,邀請藍城有道團隊擔任項目的定位策劃和概念規劃,煥發老街新活力。2020年初,團隊扎根蒼南,從節慶、祭祀、非遺、飲食等“漁”文化,到人文書畫、宗族觀念等“士”文化,再從傳統肌理的街巷空間,到順應時代的節點空間,徹底研讀蒼南的前世今生。
瀆浦老街效果圖
2020年,有機更新2號作品——蒼南漁寮,成為鄉村有機更新的開篇之作。藍城有道團隊尊重真實鄉村的差異性、多樣性和歷時性,在保留各個時代建筑特征的前提下,去除臨時性、簡易工業材料搭建構筑物,新建符合時代特征的當代建筑,使得鄉村的真實記憶得以保存。與藍城小鎮戰略一樣,真真切切為鄉村振興助力,為村民的美好生活努力,為共同富裕添磚加瓦。
蒼南漁寮鳥瞰實景圖
漁寮觀景臺實景圖
漁寮改造后村貌
漁寮校舍改造圖(民宿)
漁寮海邊咖啡館實景圖
2022年4月,有機更新3號作品——嘉善丁柵水鄉SOHO,又開啟了老集鎮的有機更新新里程。該項目以延續丁柵水鄉生態格局和地域文化肌理為基礎,以“科創、農創、文創、鄉創、青創”五創產業融合發展為核心,以“宜創、宜游、宜居”為切入點,以“生態、生活、生長”三生融合為目標,希望在保護地方文脈的同時發展特色產業,開發推廣性更強的復興模式,實現丁柵糧倉從物質糧倉到精神糧倉的轉變之路。
丁柵水鄉SOHO濱水商業街效果圖
丁柵水鄉SOHO田園效果圖
2022年5月,藍城有道再度中標上虞曹娥廟修復改造歷史文化街區全過程代建,在匯集了城市、鄉村、老集鎮等多維度的有機更新之后,再度發力城市有機更新,希望在新與舊中激情碰撞,呈現一個似曾相識卻又活力無限的新曹娥。
曹娥廟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效果圖
高爾基曾鼓勵廣大青年:你們來到這世界,不是為了要服從老朽的東西,而是要創造新的、有理智的、光輝的東西。在有機更新面前,藍城有道團隊已有一個良好開端,未來將以青年人的激情、熱情和真情,保持“小鎮思維”,繼續砥礪前行,為城市、集鎮和鄉村,保留本土記憶,創造新的光輝。
-the 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