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綠城20年前建造的房子的實景圖片躥紅網絡,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。1995年建造的綠城蘭桂花園,園區綠化還是整齊清新的;1995年建造的綠城銀桂花園,建筑的外立面也還是嶄新如初的;1994年建造的綠城丹桂花園,屋頂依舊色彩明快;1995年建造的金桂花園,泳池等園區配套依然可以正常使用……網友驚呼:綠城建造的房子就是不老的傳說!
愛因斯坦說:"有些理想曾為我們指引過道路,并不斷給我們新的勇氣以欣然面對人生,那些理想就是————真、善、美。"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就是這樣一位人文理想主義者,20年來,綠城締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。
對于理想,宋衛平有過這樣的清晰表達:"在我們的意識里,綠城應該成為這樣一個企業,它的企業行為應該與理想有許許多多關聯。綠城心甘情愿做房地產行業的一個理想主義者。我們是理想主義者,同時是有行為、有能力的現實主義者,但我們的導向是理想主義的。我們這群人最明顯的特點,是有根深蒂固的理想主義色彩。若把這種理想貫穿于產品和服務中去,這種理想就變成產品和服務中最精彩的部分,這是理想主義者的源頭和歸宿。我們無法左右整個社會的真、善、美關系,但是在我們公司的內部,在我們管理的園區、學校,我們還是要努力去創造、去實現這種關系,我們還是要相信世界是美好的。我希望綠城始終把一種虛無縹緲的理想、比較知識分子的東西,如同桂花的清香一樣,經過一板一眼、一磚一瓦,融合和展現在我們營造的園區里。
品質,是企業永恒的話題,更是企業的生命線。早在成立之初,綠城就致力于營造高端精品。宋衛平認為:"古今中外的優秀房產品,無一不是人類精神文明的沉淀,因此我們造房子,必須具有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深切的人文關懷。"
綠城注重研究"人"的地緣個性與喜好。北京的大氣包容、上海的洋派精致、湖南的辣爽彰顯、江浙的中庸持重、新疆的異域風情、山東的豪爽外向、南京的安逸、廣州的務實……這些不同地域的人性需求,在綠城產品上都得到有效對接,大到社區規劃、居室布局,小到地磚花草、門窗把手,既傳承綠城血統,又烙上區域印痕。
綠城異常尊重城市的文化氣質。綠城北京御園融合"西山皇脈"氣質,綠城上海玫瑰園延承"老洋房"精髓,綠城長沙青竹園契合"荊楚精神",綠城杭州桃花源保留"江南記憶"……與城市的深度對接,才是綠城繁茂不息的"根"。
綠城的規劃設計善于因地制宜,因勢利導。綠城杭州春江花月的開發,和錢塘江的浩瀚江景形成呼應、融合、疏離等審美關系。上海綠城則通過對坡地的利用來豐富其立體層次,中心廣場下沉,組團地面抬高,并通過擋土墻、花臺、水臺階、廊架的跌落等設計手法,進一步強調這種高差關系。綠城桐廬桂花園則利用坡地的起伏,形成中心湖區的自然落差;并通過步行道路兩邊的景觀層次的變化,形成三個層次的立體空間,最終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視覺落差變化。
對于綠城的每一個作品,宋衛平懷有一種特殊的感受:"每賣出一套房子,仿佛嫁去一個女兒,驚喜之中參雜著依依不舍。"
有這樣一群人,綠城開發到哪里,他們就買到哪里。不僅鼓動親朋好友一起加入綠城的隊伍,自己也一而再地重復購買綠城的產品;他們甚至自覺不自覺地維護綠城的名聲,在網絡里,在現實世界中,和那些質疑綠城的群體進行爭辯。他們關注綠城的方方面面,參加綠城的活動,買綠城的股票,看綠城的新聞,他們比綠城的員工還要熟悉綠城董事長宋衛平的軼事。他們為自己取了一個共同的名字————"綠迷"。
杭州蘭桂花園的業主周女士是"綠迷"中的明星。2010年7月5日上午,周女士與以往一樣走進自己的園區,門口的保安也像以往一樣,向她敬了個禮。不一樣的是,這一次周女士回頭多看了保安一眼,當時正值炙熱的炎夏,打著領帶的保安滿頭大汗,衣服都濕透了,嘴巴時不時地喘口氣。周女士停止了腳步,轉身來到小區西門的綠城物業蘭桂花園服務中心,跟物業人員說:"外面太熱了,我想給保安做兩個崗亭,空調我也給裝好,我在這里住了十幾年了,保安服務一直很好,我想為他們做點事情。"
說做就做。沒過幾天,周女士就帶著崗亭設計的三個方案來找物業,一起商量一下選哪個。最后大家都選中了一個面積稍小一點的崗亭。這種崗亭雖然面積小,但造型精巧,造價也最高,每個要1.5萬元,小區有南、西兩個門,兩個崗亭預算要3萬元。"崗亭的價格不是問題,一定要好看、上檔次!能配得上綠城的建筑。"周女士說。
當年8月5日,兩個漂亮嶄新的崗亭,就運到蘭桂花園南門和西門。居民出出進進都看到小區門口新添置了兩個崗亭,"愛心崗亭"的事在小區傳開了,也在這座城市里被口口相傳。
在很多小區,物業管理費能收上多少都還是個問題,更不要說業主自掏腰包來給保安做崗亭裝空調了。而綠城物業管理的園區,不止一次發生過相類似的感人場景。綠城20年,有了"綠迷"的存在,綠城走在理想的正道上越發自信。